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而且这段时间不仅人受不了,庄稼以及动物也会因为高温而出现不良反应,只是最热的三伏天如何计算它的准确日期呢?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看看入伏是怎么算的吧。
入伏是怎么算的
入伏的算法很简单,通常是在夏至后,数到第三个庚日入伏的开始,即三伏天的开始,代表着长达四十多天的高温即将来袭,而其算法是根据民谚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而来的,据悉在我们常用的历书中规定,从夏至日这天往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了,不过夏至日每年的时候是不固定的,因此入伏时间不定。
庚日是我国独有的“干支纪日法”中的说法,指的是带有“庚”字的日期,其变化无常,根本没有规律可循,因此入伏时间每年都要重新计算,不过大数据显示,这些年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到7月20日之间,注意三伏天的时长约为30-40天。
三伏天算法口诀
三伏天算法是根据古时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经验得到的,且每年入伏时间不定,中伏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询历书之后才能准备计算,不过它还要一个计算口诀就是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、“每一个庚日相隔十天”等,注意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庚日时,则中伏有十天,五个庚日时,则中伏为20天。
什么是三伏
三伏指的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常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两个节气之间,为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最闷热潮湿的时候,而且三伏中的伏有两层含义,其一是指阳气旺盛,阴气被迫藏匿于地下,第二种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,另外三伏天的特点就是温度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。